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》发布后,全国学校响应号召,开始实施“延迟放学”、“学校托管”等措施,很多省市地区学校积极开展“编程”等素质课的教学,提升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水平。
在2021年7月,教育部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,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解释了什么是课后服务“5+2”模式,即: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,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,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。
吕玉刚司长表示,学校要结合办学特色、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,积极开发设置多种课后服务项目,充分利用好少年宫、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。
面对不同年级、不同学生的课后延时服务需求,学校及老师需要调动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内容,以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及兴趣需求,这对学校和老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。
那学校该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课后延时服务呢?青少年“编程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!
近年,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,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关注空前高涨,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也被国家、社会、学校提上日程。
随着北京、上海、河北、重庆、浙江等地将青少年编程课纳入中小学课程、被逐步列入中考、高考范畴,青少年编程被日益重视,也给学校践行课后服务“5+2“模式提供了新的内容方向。将编程纳入课后延时服务,提升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水平。
由于青少年编程此前只是兴趣课程,不作为学科教育考核,大多数学校缺乏相应的老师授课,缺乏编程课程授课经验,没有完整的编程课程体系,缺乏教学资源等,这些问题都让学校在青少年编程课程中遭遇诸多难题。
叮当码人工智能教学平台,给学校提供「平台+课程+教材」三位一体的完善教学体系,让学校轻松开展课后服务。
只需一个平台账户,兼具老师教学、学生学习、操作实践功能,方便老师轻松备课、上课、发布作业、批改作业及讲解作业,学生学习情况一目了然。
提供人工智能课程体系,覆盖中小学全年龄段,满足多场景教学需求,实现各阶段的成果输出。
为更好协助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,叮当码特落地推行“5+2”课后延时服务,帮助学校及老师开展高质量编程教育课程,一定程度上减轻学校及老师开展延时服务的工作负担。
同时,叮当码还提供寒暑假托管服务——开设编程兴趣班,设立寒假编程班服务和暑假编程班服务。让学生培养一门兴趣爱好,在编程学习中丰富假期生活!